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西藏唐卡展亮相国博 藏汉交融首现观音妈祖
西藏唐卡展亮相国博 藏汉交融首现观音妈祖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qhfjxh 更新日期:2014-11-14 14:55:39

                        观众观展   (摄影:郝笑天)

 

  9月5日上午,60余幅金碧辉煌的“多派”西藏手绘唐卡亮相国家博物馆。此次开幕的“西藏唐卡艺术--多吉顿珠、丁噶唐卡作品展”不但有传统的藏传佛教造型作品,更有十余幅汉传佛教造型的观音、弥勒造型作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妈祖和老寿星等也首次走入西藏唐卡。此次展出的作者之一,西藏拉姆拉绰唐卡画院院长年叙.多吉顿珠在接受大公网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之所以拓展唐卡创作的题材和领域,是希望西藏的唐卡艺术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接受,能够走向世界。
  唐卡是藏族音译,是传统的藏族艺术家用金、银、玛瑙、青金石、绿松石等珍贵的天然矿石粉在麻布、羊皮上创作的移动“佛龛”。它融合了西藏本土、古印度、古希腊、古代中亚以及中原汉地的多元文化因子,以藏族特有的绘画形式呈现,是一种便于随身供奉携带,以表达虔诚信仰的宗教卷轴画。
  唐卡最早出现于1300多年前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题材内容多为宗教任务和故事,也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被誉为“藏民族的百科全书”。随着近二十年来西藏热的升温,唐卡作为藏族文化的鲜明代表逐渐被世界熟知,2006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展出现场,汉传佛教造型的大肚弥勒唐卡和白衣观音唐卡令观众纷纷驻足拍照。在传统的藏传佛教的造像中,弥勒菩萨不是笑呵呵的大胖和尚,观音菩萨也并非慈祥的白衣母亲,他们均“另有造型”。
  对此,作者多吉顿珠对大公网记者表示,传统的西藏唐卡中就有从汉地传至藏地的十八罗汉造型,因此布袋和尚造型的弥勒是古来就有的,但汉传佛教的观音造型却是近年来才开始创作的。
  取材汉传佛教,对于唐卡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突破。在传统的唐卡绘制过程中,请人绘制唐卡的施主要亲自诵经,供养寺院,僧人要为画师祈福,祈祷文殊菩萨给予画师灵感和能量。如果所画的是本尊或护法神,上师还要为画师举行密宗仪式。待唐卡画完后,还要举行相应的仪式。
  同时,传统的唐卡画师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担任的。传统藏地要求唐卡画师是谦逊、善良、正直、忠诚、虔诚、寡欲的中青年,绘画期间严禁吃肉喝酒,同时必须远离女色。在绘画不同的佛像时,画师所坐的方位也有讲究,在一些重要的唐卡原料中,还要加入来自宗教圣地(如纳木错圣湖等)采集来的水土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西藏唐卡因为世界性的“西藏热”而获得了广泛的知名度,但它步入市场,却对藏族传统的宗教价值观产生了不小的冲击。面对世俗化和市场化的双重压力,如何寻找唐卡的当代表达方式,正是当代西藏唐卡艺术传承发展的困惑,然而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又为唐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的机遇,因此“多派”唐卡正是这种历史背景下传统西藏唐卡的现代表达。
  对此,作者多吉顿珠对大公网记者表示,宗教有其仪轨和界限,但艺术是没有界限的。他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涉猎以唐卡绘画手法来表现汉传佛教造像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物造像。他的作品相对传统的唐卡而言画风更为简洁,但用笔更加精致,更注意人物的艺术感和物品细节。在绘制佛教类的唐卡时他仍会按照传统的方式来进行,但在绘制其他题材的唐卡时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他说,拓展创作题材的另一个考虑是,虽然西藏是唐卡艺术的发源地,但目前世界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是来自不丹、尼泊尔的唐卡,这些国家有很多唐卡学校,唐卡的绘画水平和经营发展也远超中国。因此,他创办的成立于1998年的拉姆拉绰唐卡画院一直致力于我国唐卡的传承和发展,并在十几年的运作中形成了“多派”风格的唐卡,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让中国的唐卡艺术真正得到传承并走向世界。
  本次展出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等单位主办,展期10天。来自全国台联、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地的相关领导、专家和部分藏传佛教僧侣参加了开幕式并观展。

作者:张玺   来源:大公网